• 最新公告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
  • 电话:159116031100
  • 传真:027-68834628
  • 邮箱:mmheng@foxmail.com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时尚包包
  • 网红“皮包师”
  •   张仁兵来自青岛市,今年36岁,是一位皮具手艺人,也是一个因为在网络上发了很多奇葩包视频而小有名气的“网红”。他从小家境贫寒,高中还没毕业就进城打工,从皮革厂的流水线工人,到皮包打版师,再到辞职创业开皮包工厂。在皮具制作这一领域,他摸爬滚打了小20年,坎坎坷坷。在这条上,他认为的“水到渠成”却总是“无疾而终”。用他的话讲,他认定了吃这碗饭,总是要闯出一点名堂的。文/图记者兆洋

      张仁兵的工作室在青岛即墨区南部一家机械厂的二楼,冷清、杂乱。“这里比较安静”,张仁兵正在工作室里创造自己的新作品,他打算用盛放肥料的尼龙袋子做一个时尚、便携的包,“农民工经常带着这种袋子出门,我就想他们也可以时尚起来”,他语气低沉,说话谦逊,采访时总是会摆弄着自己的手指,并不像别人想象中的“网红”模样。

      小时候,他的父亲就有一双巧手,左邻右舍家里的杂活,父亲总是能帮上一把,而他从小就喜欢做点手工制品,陀螺、木头枪、风筝……小时候弟弟手里的玩具,大多是张仁兵自己琢磨出来的。长大以后,张仁兵对美术产生兴趣,一有时间就自学绘画。张仁兵:“那时候我就觉得,我注定是个匠人。”

      张仁兵高一那年,父亲生了一场大病,于是他决定辍学去城里打工,帮家里减轻负担。2000年,张仁兵来到了皮革厂,当起了流水线磨皮工人,每天的工作就是磨皮子、敲钉子。

      “到了厂里,我干完手里的活,总是要去帮其他人干活,自己也琢磨着学习,大家都说我傻,其实我还挺乐在其中的”,就这样用了几年的时间,他把皮包厂里的所有技能学了一个遍,还写出了一本皮包制作的教程,记录着皮具制作的各种工艺和很多皮包的版型图,而他就成了厂里工资最高的磨皮工人。

      从这以后,张仁兵一晋升,从工人成为了技术,很受工厂领导的重视。到了2009年,为了有一份自己的事业,也想打出自己的品牌,张仁兵决定辞职创业。

      张仁兵租了一间民房,买了两台缝纫机,找表妹来做自己的员工,从青岛外资企业的代理加工厂接一些零部件加工的活儿,因为行情不好,他们接到的订单一年比一年少,工人也都走了。

      不服输的张仁兵决定再拼一把,他把刚在青岛买的房子卖了,卖房子的钱全部投入到工厂里面。这一次,他决定做自己的品牌。他按照欧美标准,仿照国外的品牌,做了几百个质量上乘的背包,但是因为缺乏销售经验,销量极其惨淡,工人的工资都挣不出来。

      “我其实很不能理解,我创业不是头脑一热,而是有着这么多年的积累后,慎重做出的选择,可总是不能成功”,张仁兵在当时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,卖房创业不久后,张仁兵的小儿子出生了,他成了两个孩子的爸爸。张仁兵受到家人的集体质疑。亲戚朋友都劝他收手,继续进工厂打工挣钱。

      2018年,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一次跟朋友的闲聊中,有人让他拍点做包的视频,发到短视频平台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,张仁兵接受了朋友的。他想,做普通的包没意思,要做就做别人没做过的包。最终,张仁兵决定玩点夸张的创意。

      “我喜欢武侠,喜欢读武侠小说,也比较向往拿着宝剑行走天下的那个世界。”他的第一个奇葩包——大宝剑包,就这样诞生了。

      打开脑洞之后,张仁兵从生活中得到灵感,做了一个可以把狗背在身上的包,看到有网友关注留言,他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可以把家里的宝宝背在身上的包……

      “这个创意赞”“可以定制吗”“这个包有点用”……随着类似的留言越来越多,张仁兵开始考虑做有情怀的包,希望能体现民族文化。

      他的心里一直有这样的情结,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去体现民族文化。紧接着,他又做了“日晷包”“脸谱包”,还利用中国的一些成语和典故,创作了一些包,比如“背靠大树好乘凉”的“大树包”;寓意着“背黑锅”的“黑锅包”等等。

      现在他的视频浏览量都在几十万,有一个双肩包能当成车开的视频,甚至达到了800万播放量,这下张仁兵彻底火了。

      短视频平台的火爆也让张仁兵高兴了一段时间,有朋友让他赶紧把粉丝“变现”,去赚钱,“我不想像网上的那些人,去,拿出好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”。他有自己的计划,想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些与众不同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包包,“为什么欧美的一些品牌就可以在国内这么成功,为什么我们国内就做不出这样的品牌,论手艺、质量,我们其实并不输他们,我想着不要再模仿他们,要真正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”。

      谈起家庭,张仁兵说,他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,现在妻子要照顾两个孩子,一家人现在仍然租住房子,为了制作产品,张仁兵有时候晚上10点才能回家,“我妻子抱着小儿子去接大儿子,想想自己心里就很难过,我也想着用自己热爱的手工皮包,去为他们创造一个好一点的生活,但是首先要做好产品,这是我的底线”。

      现在,张仁兵创作的皮包有上百种,求购的“粉丝”也有,但是他唯一量产的是“女儿红”皮包,“因为我觉得这个产品成熟了,对得起大家,所以我才拿出来卖”,他要花一段时间研究一下这些奇葩包的制作工艺,把奇葩包做成精良的作品,之后再来考虑销售。

      “做好一个匠人是我现在应该干的事,也是我唯一想干的事情”,他也坦言现在最缺的就是合作伙伴,“我想着真正地去做产品,不想被营销之类的分心,我自己也不懂,但总是要生活。”

      财成国际